- A+
馬上就要到過年了,對于小孩子來說,過年最高興的是可以收到來自長輩的壓歲錢,這個習俗已經流傳很久了,那么,大家知道壓歲錢的來歷是什么嗎?
一、壓歲錢的來歷是什么?
1、壓歲錢最早出現于漢代,也叫厭勝錢或是大壓勝錢,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,正反兩面鑄有文字或圖案,正面的是文字,如“千秋萬歲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去殃除兇”等,反面的是圖案,如龍鳳、龜蛇、雙魚、斗劍、星斗等。
2、壓歲錢據說和唐代宮廷有關,根據《資治通鑒》卷廿六中記載:時楊貴妃生子,玄宗親往視之,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。這里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,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,賜錢新生兒的風俗逐漸從宮廷流傳到民間,宋代成為民間重要風俗之一。
3、壓歲錢據說和宋神宗有關,據說在北宋神宗年間,有位官員的兒子被歹人掠走,以此勒索錢財,然而在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車子經過,官員大聲呼救,歹人被嚇跑,于是,官員得以隨著朝廷的車子進入皇宮,見到了皇帝宋神宗,宋神宗知道這件事后,就賜予官員一些金錢,給他壓驚。這件事很快就流傳到了民間,人們紛紛效仿,在過年的時候給孩子們一些壓驚的零用錢,稱為“壓歲錢”。
4、壓歲錢據說和古代一個叫“祟”的小妖有關,“祟”喜歡在年三十夜里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,被摸過后就會發高燒說夢話,有一對夫妻老年得子,在年三十晚上,為防小偷,兩人將包著的八枚銅錢的紅紙包放在枕邊,半夜里,“祟”出現了,正準備摸孩子的頭,枕邊就迸出一道金光,“祟”被嚇跑了。這件事被傳揚開來,大家紛紛效仿,人們把這種錢叫“壓祟錢”,因“祟”與“歲”諧音,日子久了,就演變成“壓歲錢”了。
二、壓歲錢一般給多少?
壓歲錢一般是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給,是由長輩給晚輩或是晚輩給老人,小孩的是“壓祟錢”,意為壓祟、壓驚、避邪,老人的是“壓歲錢”,是指為了他們不再增長歲數,可以多活幾年。
在宋朝,壓歲錢是按照小孩的年齡給,8歲給8元錢,9歲給9元錢;在民國,是用紅紙包包100文銅錢,取“長命百歲”之意;在20世紀50-60年代,幣制改了,開始是五分、一毛地給,家庭經濟狀況差的,改用幾塊糖替代;在70-80年代,可以得一元到一百元不等;90年代之后,大都是成百上千的給。
在早期,壓歲錢并不是給真錢,而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征性的東西,到了后期,壓歲錢就真的是錢了,它的傳統寓意逐漸結束,新的寓意正在呈現,比如“一本萬利”、“財源茂盛”、“步步高升”等,逐漸成了一種相互攀比的工具。
